十一、尤里安三渡莱茵河战胜蛮族(357~359 A.D.)

从日耳曼蛮族手中解救高卢行省,对尤里安而言不过是牛刀小试,他渴望与帝国首位皇帝,以及其他威名显赫的君主一比高下,从一个事例就可以证明,他曾写下他在高卢的作战记录。(利巴尼乌斯是尤里安的友人,明确暗示这位英雄人物曾经撰写关于高卢的作战记录,但是佐西穆斯仅从尤里安的演说集和书信中获得资料。在写给雅典人民的文章中提到日耳曼战争,虽然寥寥数语,但不失为准确的记载。)尤里乌斯·恺撒不无自负地提到,曾经两度越过莱茵河,尤里安夸口说他在接受奥古斯都头衔之前,已经带着罗马的鹰帜安渡巨川进行三次远征(357 A.D.、358 A.D.、359 A.D.)。斯特拉斯堡会战后,日耳曼人惊愕之情表露无遗,这促使他安排第一次的试探。部队虽然表明对此毫无兴趣,但是折服在领导者雄辩的口才之下。他要与将士同甘共苦,保证赢得光荣的胜利。梅恩河两岸的村庄储满谷物和牛群,受到入侵军队蹂躏。模仿罗马文雅开化所构建的重要房舍,全部为大火吞噬。恺撒很勇敢地向前推进10英里,直到大军的行动为黑暗而无法穿越的森林所阻,隐藏的通路有秘密陷阱和埋伏,可以说是步步凶险,到处充满危机。地面已覆盖白雪,尤里安把图拉真所建古老的堡垒修复以后,同意与归顺的蛮族签订10个月的休战协定。

为了对蛮族违反条约的行为进行报复行动,尤里安着手第二次的远征,渡过莱茵河去教训傲慢的提尔马尔和霍尔泰尔,这两位阿勒曼尼人的国王曾参加斯特拉斯堡之战。他们答应归还仍旧活着的罗马俘虏,于是恺撒要求高卢的城市和乡村,对于所损失的居民人数提出确实的报告,他很快而又正确地指出,蛮族在哪些地方想要做手脚欺骗他,这样一来,大家深信他具有超凡的学识和能力。

他的第三次远征较前两次获得更大成就,且影响更为深远。日耳曼人集结战力,沿着对面河岸运动,想毁坏桥梁,阻碍罗马人进军的通道,但蛮族周到的防御计划,竟被巧妙的牵制行动打得措手不及。300名全副轻装的精兵搭乘40条小船,保持静肃顺流而下,在敌人哨所不远处登岸,勇敢敏捷地执行命令。蛮族的酋长参加夜间宴会,放心大胆喝得醉醺醺回去,结果遭到奇袭。无须重复千篇一律令人厌恶、全是杀戮和破坏的故事,我们可以很明显知道,阿勒曼尼人当中6个最傲慢的国王,完全听从尤里安所提出的和平条件,其中有3位获准到罗马军的营地,去见识严格的训练和雄壮的军容。有2万名俘虏被尤里安从蛮族的桎梏中解救出来,在结束战争后越过莱茵河班师。他的成就重振古代的光荣,可与布匿战争和辛布里之战(译注:公元前113年,辛布里人和条顿人联合进犯意大利北部,屡次击败共和国大军,威胁罗马的安全。元老院将战事托付马略负责,公元前102年,马略在阿利克斯会战彻底击灭敌军,经过后续的作战,终于除去心腹大患。)的胜利相提并论。

尤里安凭着英勇无敌的气势和指挥若定的修为,确保了国家的和平,这时他所推行的工作,更合于人道的关怀和哲学家的风范。高卢的城市在蛮族入侵中遭到破坏,他竭尽全力加以修复,从门兹到莱茵河口之间的七个重要前哨,在尤里安的命令下全部整修,并强化各种工事和装备。(有关这七个哨所的位置,其中四个现在是知名城镇,宾根、安德纳赫、波恩和努伊斯,另外三个是崔西森米、夸德里布吉姆及卡斯特拉·赫库利西河或称赫拉克亚利,都已湮灭无踪,但还能让人相信,在夸德里布吉姆的地面上,荷兰人构建谢讷克,这名字使做学问一丝不苟的布瓦洛感到不快。)降服的日耳曼人接受公正而屈辱的条件,负责准备和运送所需的材料和物资。尤里安本着热心公益的精神,竭尽心力督导计划的执行,这种风气普及到整个部队,就连协防军对劳苦的勤务,也放弃可以要求豁免的权利,与罗马士兵一样担负起吃力的工作。

恺撒无可推脱的职责是要为全体居民和守备部队提供安全和维持生存的粮食,前者之所以弃逃和后者之所以叛变,完全是饥馑所造成的致命和必然的后果。高卢行省的耕种土地受到战争灾难带来的干扰,但是只要怀着对人民的关切之情,大陆的缺粮完全可以用邻近岛屿丰收的食粮来加以供应。从阿登森林伐木建造600艘大型三桅船,经过几趟前往不列颠海岸的航行,回程都是满载谷物,然后顺着莱茵河上行,把货物分配给沿河的城镇和据点。(我们相信尤里安对这件事的处理留下很特别的记载,佐西穆斯把船只的数目增加200艘。要是我们根据尤里安所说的600艘运粮船,每艘可载70吨,输出的总数是12万夸特(每夸特等于8个蒲式耳)。像不列颠这样的地区能够担负如此庞大的出口量,在农业方面的发展要有极大的进步才行。)尤里安的军队恢复自由而安全的通航,而在此之前君士坦提乌斯牺牲尊严,宁可将2000磅白银当作纳贡礼物。吝啬的皇帝不愿把这样大额的金钱发给士兵,却同意供献给蛮族。尤里安的机智和坚定使他能接受严酷的考验,这些部队虽然不满,却仍旧随他赶赴战场,经历了两次战役,他们都没有得到正常的薪饷和额外的赏赐。(尤里安的部队发生叛乱的事件,时间一定是第二次在莱茵河上航行之前。)99csw.com